用好积分“社交货币”,打通商场线上线下流量

享汇云 48天前

有的是线上商城买奶粉攒的,有的是上周吃火锅送的,甚至还有刷商场抖音直播间点赞来的。这操作把我惊到了:原来积分早就在线上线下乱窜,成了流量世界的“硬通货”。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周末在商场买完衣服,导购小姐姐笑眯眯地说:“扫码注册会员送500积分哦”。你心想“又是套路”,但手指还是诚实地打开了微信。结果三天后发现,这些积分不仅能换停车券,还能在隔壁奶茶店当钱花——现在的商场积分,早就不是那个年底清零的“数字安慰奖”了。

上个月我去XX购物中心就撞见件新鲜事。有个大哥在儿童乐园前台,居然用积分兑换了周末露营活动的入场券。导购说他那些积分,有的是线上商城买奶粉攒的,有的是上周吃火锅送的,甚至还有刷商场抖音直播间点赞来的。这操作把我惊到了:原来积分早就在线上线下乱窜,成了流量世界的“硬通货”。

一、那些“不务正业”的积分玩法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00后逛商场,手机界面永远开着三样东西——点评APP找优惠、社交软件拍照打卡、商场小程序攒积分。某网红商场甚至搞出“积分打榜”活动:消费1元=1积分,但发小红书带定位再加200分,拍抖音挑战赛直接飙升1000分。结果活动期间,商场抖音号涨粉8万,线下客流量同比涨了40%。

更绝的是美食广场的“暗箱操作”。你在线上领的20元餐饮券,必须到店消费才能激活积分池。吃完麻辣烫扫码评价,又能解锁隐藏任务:分享到朋友圈可领取双倍积分,而这些积分转身就能去楼上电影院换爆米花。这哪是在吃饭,分明是玩真人版积分大富翁。

二、停车场才是流量枢纽站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某高端商场70%的新会员注册发生在停车场。他们的智慧停车系统简直是个“心机boy”:

  • 首次绑定车牌送50积分(刚好够换1小时停车)
  • 离场时选择积分抵扣会弹出提示:“再停15分钟可多赚20分”
  • 要是愿意授权地理位置,每次开车经过商场周边都能领“路过积分”

最狠的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联动。充电1小时=100积分,这些积分不仅能换洗车服务,还能在商场超市当现金用。有车主算过账:每周来充三次电,一个月白嫖的积分价值超过200块。

三、导购小姐姐的“第二副业”

现在的品牌专柜,早就不只是卖货那么简单。某美妆品牌培训手册里写着:“每个BA(美容顾问)都要学会发积分红包”。具体操作很骚:

  • 顾客试妆后加企微,立刻到账200积分
  • 把试妆照发小红书,后台再悄悄打赏500分
  • 要是愿意填写肤质测试问卷,直接送够兑换小样的积分

这些积分看似白送,实则把顾客牢牢绑在商场的私域池里。有个姑娘告诉我,她为了凑够5000分换限量版彩妆盘,硬是把三个月的生活用品全改在商场小程序下单。

四、小心别掉进“积分黑洞”

当然也有玩脱了的案例。某商场照搬航空里程模式,结果用户吐槽:“买件2000块大衣才给80分,攒到能换杯星巴克得等到退休”。还有个更离谱的——线上线下积分体系各自为政,顾客在收银台扯皮半小时才发现,线上买的电子券积分要到服务台手动登记。

最惨痛的是某知名商场搞“双11积分翻倍”,结果服务器瘫痪6小时。事后补偿双倍积分,消费者却不买账:“我要的是马上能用的停车券,不是账户里多出来的数字”。这暴露出积分体系的关键:即时反馈比数字多少更重要。

五、未来可能出现的魔幻场景

听说已经有商场在试水“元宇宙积分”了。线下消费得普通积分,但用AR导航找到隐藏店铺能挖到“黄金积分”,这些虚拟积分既能兑换线下商品,还能给虚拟试衣间的形象买皮肤。更夸张的是跨业态打通——书店的积分能换火锅店的鸭血,健身房打卡送的积分可以抵扣美容院的护理项目。

朋友所在的商场最近还出了个“积分继承”功能:会员可以把积分转赠给好友,结果催生出一批“积分黄牛”,专门回收闲置积分转卖给想兑大奖的消费者。虽然有点灰色地带的意味,但不得不承认,当积分真正流动起来,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想象。

结语:别让顾客觉得在“做数学题”

最近和商场运营人员聊天,他总结出积分系统的终极秘诀:要让用户感觉在玩游戏,而不是做奥数题。那些最成功的案例,往往把复杂的技术逻辑藏在背后,前台只剩下“扫码-得积分-换福利”的爽感循环。

所以下次看到有人站在自动售货机前疯狂扫码,别惊讶——TA可能正在用积分“零元购”。而当商场把线上线下流量池真正打通时,那些跳动的积分数字,早就不只是促销工具,而是织就了一张粘住消费者的天罗地网。

案例推荐 查看全部 >